月季花(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

中国是月季花的原产地之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和甘肃等省的山区,尤以上海、南京、南阳、常州、天津、郑州和北京等市种植最多。

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内向外,呈发散型,有浓郁香气,可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月季的适应性强,耐寒、耐寒,不论地栽、盆栽均可,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园林、布置花坛、配植花篱、花架。

月季栽培容易,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种花篮,月季花朵可提取香精,并可入药。也有较好的抗真菌及协同抗耐药真菌活性。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之一,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月季原产于中国,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神农时代就有人把野月季挖回家栽植,汉朝时宫廷花园中已大量栽培,唐朝时更为普遍。由于中国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适于蔷薇生长。

所以中国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中国的六朝南齐(公元497—501年)诗人谢眺有《咏墙薇》诗句描述蔷薇花为红色。

月季花是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小叶3-5,稀7,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

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上面暗绿色,常带光泽,下面颜色较浅,顶生小叶片有柄,侧生小叶片近无柄,总叶柄较长,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部分成耳状,边缘常有腺毛。

月季花在园林绿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月季在南北园林中,使用次数是最多的一种花卉。月季花是春季主要的观赏花卉,其花期长,观赏价值高,价格低廉,受到各地园林的喜爱。可用于园林布置花坛、花境、庭院花材,可制作月季盆景,作切花、花篮、花束等。

月季因其攀援生长的特性,主要用于垂直绿化,在园林街景,美花环境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如能构成赏心悦目的能道和花柱,做成各种拱形,网格形,框架式架子供月季攀附,再经过适当的修剪整形,可装饰建筑物,成为联系建筑物与园林的巧妙“纽带”。

可以做成延绵不断的花篱、花屏、花墙、用于机关、学校、居民小区、城区广场等地方,不仅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能大降低周围地区的噪音污染,缓解火热夏季城市的温室效应。

月季花还是吸收有害气体的能手,能吸收硫化氢、氟化氢、苯、苯酚等有害气体,同时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月季花也是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良好花木。

月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但新的考古发现,月季花是华夏先民北方系--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部族的图腾植物。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而且有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花香悠远。

原产中国,早在汉代就有栽培,唐宋以后更是栽种不绝,历来文人也留下了不少赞美月季的诗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有“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的诗句。

宋代诗人苏东坡诗云“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常占四时春” 。 北宋韩琦对它更是赞誉有加:“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疏怨晚丛。何以此花容艳足,四时长放浅深红。”

十八世纪,中国月季由印度传入欧洲,以后经过育种家与当地蔷薇反复杂交,终于在1867年培育成杂交茶香月季,很快就风行全世界,作为幸福、美好、和平、友谊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一些国家把它选为国花。

月季花花语:

红月季表示纯洁的爱,热恋或热情可嘉、贞节等,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爱的代名词,是情人节首选花卉,红月季的蓓蕾还表示可爱。白月季寓意尊敬和崇高,在日本,白玫瑰(月季)像征父爱,是父亲节的主要用花。

粉红月季表示初恋;黑色月季表示有个性和创意。蓝紫色月季表示珍贵、珍稀。橙黄色月季表示富有青春气息、美丽。黄色月季表示道歉(但在法国人看来是妒忌或不忠诚)。绿白色月季表示纯真、俭朴或赤子之心。双色月季表示矛盾或兴趣较多。三色月季表示博学多才、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