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为鸭跖草科春季一年生杂草,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兰花草、竹叶草、气死日头。喜欢在潮湿的草地生长。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有6枚。

鸭跖草为鸭跖草种植物鸭跖草的全草,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分布在云南、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是北部各省重要的春季一年生杂草,在广东等南方各省则是多年生杂草。西藏地区使用的鸭跖草,为同属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有清热,凉血,解毒作用。

鸭跖草株高约三十~六十公分,叶长椭圆披针状,基部抱茎,叶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暗紫色质地肥厚而略呈革质。凉血、润肺、解郁;治跌打损伤、吐血、瘀血、肺炎、咳嗽等用法。

全株可入药、和川芎、瘦肉等炖服,可治外伤瘀血或吐血,也可治咳嗽及跌打肿痛等。本品汁液对某些皮肤过敏者,可能造成刺痛和奇痒,甚至引起小疹子,使用时需多加留意用法和用量。

形态特征:鸭跖草为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

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

鸭跖草花梗花期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生长习性:鸭跖草常见生于湿地。鸭跖草适应性强,在全光照或半阴环境下都能生长。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为浅粉绿色,易徒长。鸭跖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

最适生长温度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不低于10℃。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性强,土壤略微有点湿就可以生长,如果盆土长期过湿,易出现茎叶腐烂。

鸭跖草的繁殖方式:鸭跖草常用种子、扦插及分株繁殖。分株及扦插繁殖均可,而以扦插为主,极易成活,全年均可进行。鸭趾草其匍匐茎触地即能生根,此时可以从茎基部切断,上盆培养,并进行摘心、整枝处理,使其株形饱满,同时利用所剪下枝条进行扦插育苗。

播种方法:鸭跖草用种子繁殖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温室育苗。播种前用25~27℃温水浸种8~10小时后捞出,在25~27℃下催芽3~5天,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育苗可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

在整好的畦内按10~15cm行距开沟,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后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1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降低温、湿度管理,以免幼苗徒长。

扦插技术:鸭跖草的每个节都可以产生新根。将植株的茎剪下,在整好的田内按5×10cm的株、行距扦插定植。扦插后保持土壤湿润,光照较强时,应搭阴棚遮阳,避免失水过多而使扦插苗死亡。15天左右即可生根。

分株技术:春季在地上部分萌发前,将根挖出,分根定植。一般每块根可分为10株左右,按10×10cm的株、行距定植于大田。

病害防治:夏季易发生介壳虫、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和叶枯病危害叶片,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鸭跖草的作用用途

观赏价值:鸭跖草性喜温暖湿润,稍耐寒,好阳光。基柔弱,蔓生,叶长椭圆至卵状长椭圆,花白色,宜盆栽悬挂或置高架观赏。让其枝叶沿盆四周蓬散下垂。亦可置于书橱和花架之上,下垂生长,显得潇洒自如,观赏性十足。紫叶鸭跖草可用于室内盆栽观叶或掉盆观赏。

园林用途:鸭跖草在温暖地区可用于花坛及基础种植。鸭跖草植于花台,或悬挂于走廊或屋檐下。鸭跖草野生花卉,可植于湿地、疏林下或药草园。全草可药用。

鸭跖草的花语:希望、理想。鸭跖草还是处女座的幸运花。鸭跖草形状像蝴蝶的花不少,但像鸭跖草这么贴近蝴蝶的却不多见。只见两片蓝色花瓣像微拢的双翼,黄色的鲜亮花蕊,长长的白色花丝舒卷如蝴蝶的触须。远远望去,你会误以为那不过是一只眨眼就会飞走的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