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蕨的别名很多,主要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叶可配插花。

盆栽可点缀书桌、茶几、窗台和阳台,也适用于客厅、书房、卧室做悬挂式或镶挂式布置。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泻的功效、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形态特征:凤尾蕨的叶簇生,二型或近二型;柄长30-4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2毫米,禾秆色,有时带棕色,偶为栗色,表面平滑;叶片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

不育叶的羽片(2)3-5对(有时为掌状),通常对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罕有三叉),向上的无柄,狭披针形或披针形(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0-18(24)厘米,宽1-1.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

叶缘有软骨质的边并有锯齿,锯齿往往粗而尖,也有时具细锯齿;能育叶的羽片3-5(8)对,对生或向上渐为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偶有三叉或单一,向上的无柄,线形(或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2-25厘米,宽5-12毫米。

先端渐尖并有锐锯齿,基部阔楔形,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下延。主脉下面强度隆起,禾秆色,光滑;侧脉两面均明显,稀疏,斜展,单一或从基部分叉。叶干后纸质,绿色或灰绿色,无毛;叶轴禾秆色,表面平滑。

生长习性:凤尾蕨喜温暖阴湿环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于-10度时叶梢会冻枯黄,稍耐旱,怕积水,很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 原产中国和日本,广泛分布于除云南外的长江以南,向北到河南南部。

不论山地丘陵、平原、海岛或城市、乡村均有生长。多生于山谷石缝,井边或灌木林缘阴湿处。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和稍潮湿环境,也耐半阴,极耐干旱。生长适温昼温为21-26度,夜温为10-15度。

耐寒,越冬温度不低于5度,冬季在室内养护,叶片仍柔嫩翠绿,冬季时要少浇水,多见阳光。在夏季畏直射阳光,应适当遮光,否则直射时间过长会造成叶片卷曲。

凤尾蕨的繁殖方式: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凤尾蕨原来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凤尾蕨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较容易。

病害防治:蚜虫、红蜘蛛:环境不良引起,可用有效成分1%甲氨基阿维菌素2000倍防治。根腐病:可用80%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2%宁南霉素1000倍,芸苔素内酯和四霉素混合:2000倍:1500倍防治。

凤尾蕨的作用用途

观赏价值:中国有丰富的凤尾蕨资源,它们虽然没有鲜艳夺目的花与果实,然而它们以千姿百态的叶形、叶姿和青翠碧绿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在观赏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凤尾蕨株形优美,格调清新,极富观赏性,是线条美的典范,越来越博得众人的喜爱。其适合园林栽培,更适宜美化家居,也是插花不可少的衬托叶。

食用价值:风尾蕨的许多营养物质是农田蔬菜所不及的,糖、Vc、胡萝卜素含量都比普通蔬菜高。嫩叶可食,称“蕨菜”,蕨菜质地肥嫩,色青翠。春季采未展开的嫩叶,开水烫后即可做菜,清脆鲜嫩、香味独特,人们称其“山珍之王”,被日本人誉为“雪果三珍”;

晒成干菜,干品蕨菜含粗蛋白24.1%、粗脂肪1.5%、粗纤维10.4%、无氮提取物43.3%、灰分7.1%、钙0.3%、磷0.6%;也可腌渍,幼叶经腌制后脆香可口;也可制成罐头食品。根紫色,含特殊高级淀粉,被收录在《黑色保健食品》之中,历来广为人们所喜食。

蕨的淀粉含量为25%~40%,民问常在8,9月份蕨的根状茎肥壮时,挖取蕨根制粉,作糕点、粉丝、饴糖,也可酿酒。生产的蕨粉,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食味香纯,具有清热、降火、生津、止渴等作用。

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它还具有防癌、抗衰老、减肥的作用,是儿童、老人、病人的理想食品,同时也是婴幼儿极好的益智食品。

药用价值: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泻的功效、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泻的功效、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也可作为青草茶的原料。景观湿地林下可以配置。井栏边草生长旺盛,细柔多姿,耐阴,对空气湿度要求不高,盆栽可点缀书桌、茶几、窗台和阳台,也适用于客厅、书房、卧室做悬挂式或镶挂式布置。在园林中也做阴性地被植物或布置在墙角、假山和水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