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又名大蓟、刺蓟、山萝卜。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河北、山东、陕西、江西、云南、湖南、福建、湖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浙江等地。

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1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药用。

蓟花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有多数肉质圆锥根,雌雄同株。全部两性小花,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有绒状毛。叶缘和苞片有刺。全省各地有分布。

蓟花,苏格兰国花。在希腊神话里,大地女神对多才多艺的克利斯心生爱慕,一心想找机会向这位能吟诗作曲、有是狩猎高手的牧羊人诉说情意,哪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饱尝单恋的悲痛之余。

将自己化作蓟花来表示“心如针刺”之苦。 在西方,被称为“受祝福的蓟”的花种,相传是圣母玛利亚将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钉子取下来后,埋在地下长出来的植物。

形态特征:蓟为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毫米。茎直立,30(100)-80(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茎枝有条棱,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 被稠密绒毛及多细胞节毛。

基生叶较大,全形卵形、长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20 厘米,宽2.5-8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基部渐狭成短或长翼柄,柄翼边缘有针刺及刺齿;侧裂片6-12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下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全部侧裂片排列稀疏或紧密。

卵状披针形、半椭圆形、斜三角形、长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宽狭变化极大,或宽达3厘米,或狭至0.5厘米,边缘有稀疏大小不等小锯齿,或锯齿较大而使整个叶片呈现较为明显的二回状分裂状态。

齿顶针刺长可达6毫米,短可至2毫米,齿缘针刺小而密或几无针刺;顶裂片披针形或长三角形。自基部向上的叶渐小,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无柄,基部扩大半抱茎。

生长习性:蓟各地都有分布,生长于旷野、草丛,路旁;我国各省区也有。根、叶入药,治热性出血,叶治瘀血,外用治恶疮。 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鲜叶含大蓟甙。蓟常易与飞廉Carduus crispus L.混淆,其主要区别点是:本种茎、枝上没有有刺的翼状附属物。

蓟的繁殖方式:蓟有分株繁殖和播种育苗两种方法,蓟一般采用分株繁殖,采用种子繁殖不能保证其品种的优良特性。

1、分株繁殖:在10月上中旬选择生长健壮的成年植株,掘取其分蘖,把有5片叶以上的大分蘖苗切下连根直接定植于大田,要注意每株带有一定数量的根系。把小的分蘖苗按15㎝见方栽于苗床培育,待来年春季带土掘取定植于大田。

2、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在苗长到10㎝以上,有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因其种子种皮厚硬,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放进55℃温水中浸30min,并不断搅动。

当水温降至常温后再浸12~16h,捞出用清水冲洗后,再用湿棉布包好放至20℃左右条件下催芽至露白。用72孔塑料穴盘或6cm见方的营养土方育苗,用细砂土或蛭石盖种。苗期温度保持在20℃左右。

蓟的病害防治:病虫害的防治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朝鲜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病毒病。根腐病多发于雨水较多年份,其症状是根部腐烂变黑,继而植株萎蔫倒伏。

防治方法主要是保持沟渠排水畅通,避免受涝。如发现病株茎髓开始腐烂,要立即割去植株平茬,用72%农用链霉素涂抹后并撒上一层混合生石灰的干土。病毒病的防治主要是消灭蚜虫等传播媒体,并在高温干旱时及时浇水。

朝鲜蓟虫害有蚜虫和小地老虎:蚜虫全年都会发生,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小地老虎在3龄幼虫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毒饵诱杀。

蓟的园林用途:蓟早春二月,去一个民族乡踏青。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顶上有个药圃,成片的大蓟长势茂盛,刺状的果上开着紫花,很是惹眼。医籍载:大蓟,茎有刺,叶羽状,花紫色,果圆形,可入药。与大薊一样,很多中药材还是极好的观赏植物,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