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丁香(学名:Syringa meyeri C. K. Schneid.),矮灌木,枝叶密生。枝直立,具皮孔。冬芽被芽鳞,顶芽常缺。叶对生,单叶,全缘,具叶柄。花两性,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花萼小,钟状,花冠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近幅状,子房2室,花柱丝状,短于雄蕊,柱头2裂。果为蒴果,种子扁平,有翅。

蓝丁香生长习性喜阳,喜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该种花期较长,每年开花二次,第一次4-6月,第二次8-9月,且树形较矮而雅致,适庭院栽培,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是庭园裁种的著名花木。中国北京、西安等地多作园林观赏树种。

形态特征:蓝丁香是矮灌木植物,枝叶密生,高达1.5米。枝直立,灰棕色,具皮孔,小枝四棱形,被微柔毛,具皮孔。叶片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有时卵形,长2-5厘米,宽1.5-3.5厘米。

先端锐尖、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宽楔形或近圆形,叶缘具睫毛,上面深绿色,微带紫褐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沿叶脉基部被柔毛,下方2对侧脉汇合自基部弧曲达上部;叶柄长4.6-1.5厘米,无毛或被微柔毛。

蓝丁香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稀顶生,长2.5-10厘米,宽2.5-4厘米,花密生;花序轴和花梗被微柔毛;花梗长1-2毫米;花萼暗紫色,无毛或被微柔毛,长约2毫米,萼齿锐尖;

花冠蓝紫色,花冠管近圆柱形,长约1.5厘米,裂片展开,长圆形,长2-4毫米,先端内弯呈兜状而具喙;花药初浅棕色,后呈黑色,长圆形,长约2毫米,位于距花冠管喉部约2毫米处。蓝丁香果长椭圆形,长1-2厘米,先端渐尖,具皮孔。

生长习性:蓝丁香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庭园普遍栽培。蓝丁香喜光,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稍耐阴,阴处或半阴处生长衰弱,开花稀少。

蓝丁香具有一定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种植,积水会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

园林用途:蓝丁香花期较长,每年开花二次,第一次4-6月,第二次8-9月,花芬芳袭人,且树形较矮而雅致,园林中可植于建筑物的南向窗前,开花时,清香入室,沁人肺腑。蓝丁香植株丰满秀丽,枝叶茂密,且具独特的芳香,广泛栽植于庭园、机关、厂矿、居民区等地。

常丛植于建筑前、茶室凉亭周围;散植于园路两旁、草坪之中; 与其他种类丁香配植成专类园,形成美丽、清雅、芳香,青枝绿叶,花开不绝的景区,效果极佳;也可盆栽、促成栽培、切花等用。

蓝丁香的繁殖方式: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繁殖。播种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状,但常有新的花色出现;种子须经层积,翌春播种。夏季用嫩枝扦插,成活率很高。

嫁接:嫁接是主要繁殖方法,以小叶女贞作砧木,行靠接、枝接、芽接均可。

播种:蓝丁香可于春、秋两季在室内盆播或露地畦播。北方以春播为佳,于3月下旬进行冷室盆播,温度维持在10-22℃,14-25天即可出苗,出苗率40%-90%,若露地春播,可于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

播种前需将种子在0-7℃的条件下砂藏-2个月,播后半个月即出苗。未经低温砂藏的种子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出苗。可开沟条播,沟深3厘米左右,株行别具匠心厘米乘以10厘米。

无论室内盆播还是露地条播,当出苗后长出4-5对叶片时,即要进行分盆移栽或间苗。分盆移栽为第盆1株。露地可间苗或移栽-2次,株行别具匠心为15厘米乘以30厘米。

扦插:可于花后1个月,选当年生半木质化健壮枝条作插穗,插穗长15厘米左右,用50-100PPM的吲哚丁酸水溶液处理15-18小时,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个月后即可生根,生根率达80%-90%。

扦插也可在秋、冬季取木质化枝条作插穗,一般于露地埋藏,翌春扦插。嫁接可用芽接或枝接,砧木多用欧洲丁香或小叶女贞。华北地区芽接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进行。

接穗选择当年生健壮枝上的饱满休眠芽,以不带木质部的盾状芽接法,接到离地面5-10厘米高的砧木干上。也可秋、冬季采条,经露地埋藏于翌春枝接,接穗当年可长至50-80厘米,第二年萌动前需将枝干离地面30-40厘米处短截,促其萌发侧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