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黄皮是豆科水黄皮属植物,乔木,高8-15米。嫩枝通常无毛,有时稍被微柔毛,老枝密生灰白色小皮孔。羽状复叶长20-25厘米;小叶2-3对,近革质,卵形,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4-8厘米。

总状花序腋生,长15-20厘米,通常2朵花簇生于花序总轴的节上。荚果长4-5厘米,宽1.5-2.5厘米,表面有不甚明显的小疣凸,顶端有微弯曲的短喙;种子肾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广东(东南部沿海地区)和海南。生长于溪边、塘边及海边潮汐能到达的地方。木材纹理致密美丽,可制作各种器具;种子油可作燃料;全株入药,可作催吐剂和杀虫剂;沿海地区可作堤岸护林和行道树。

形态特征:乔木,高8-15米。嫩枝通常无毛,有时稍被微柔毛,老枝密生灰白色小皮孔。羽状复叶长20-25厘米;小叶2-3对,近革质,卵形,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4-8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形,基部宽楔形、圆形或近截形;小叶柄长6-8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长15-20厘米,通常2朵花簇生于花序总轴的节上;花梗长5-8毫米,在花萼下有卵形的小苞片2枚;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不明显,外面略被锈色短柔毛,边缘尤密;花冠白色或粉红色,长12-14毫米。

各瓣均具柄,旗瓣背面被丝毛,边缘内卷,龙骨瓣略弯曲。荚果长4-5厘米,宽1.5-2.5厘米,表面有不甚明显的小疣凸,顶端有微弯曲的短喙,不开裂,沿缝线处无隆起的边或翅,有种子1粒;种子肾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广东(东南部沿海地区)和海南。生长于溪边、塘边及海边潮汐能到达的地方。喜光、喜水湿,耐轻盐土多生于水边及潮汐能到达之海岸沙准及石滩上。中性植物,对光照要求不高,比较耐阴;生育适温在22-33℃,具有耐热之特性;

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瘠薄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其根部的根瘤菌具固氮作用,能改良土壤,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水分需求上具有其耐旱性;水黄皮幼苗在盐度为5-8克/千克处理下生长较好,盐度超过8克/千克后,不适生长,可见半红树植物水黄皮对土壤盐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可在盐度适合的沿海岸边生长。

栽培技术

出圃:无论是采用播种育苗,还是扦插育苗或根蘖育苗,其苗木培育1年后,水黄皮苗木高度一般都在50-80厘米,裸根苗可直接用于造林。容器苗既可直接用于造林,也可移植到较大规格的容器袋中,培育成较大规格的绿化苗。

苗木出圃起苗过程要小心,保留容器完整。长出容器的根系,要进行断根修剪,枝叶过密的也要进行适度修剪。苗木经包装后再进行运输。装卸过程轻起轻放,长距离运输对苗木要进行遮盖,避免长时间日晒导致苗木失水。

选地:水黄皮适应性强,对林地的选择要求并不严格,沿海的丘陵地、沙质或泥质地,沿海滩涂旁都可种植。土壤ph值在5-7的环境均适宜。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50-60%,富含钙和镁的土壤有利于水黄皮的生长。

栽植:采用1年生的苗木造林,一般采用株行距2.5米×2.5米或2.5米×3米,种植密度1350-1650株/公顷;穴规格60厘米×40厘米×40厘米,施放300-500克/穴的钙镁磷作为基肥。如果采用较大规格的苗木种植,或园林绿化种植大苗,穴规格一般要比容器袋大10厘米以上。

造林时间最好选择在春末夏初,气温回升的多雨季节。定植前将表土回填至20厘米,并将表土与基肥拌匀,若是沙质地应施放每穴不少于2千克黄心客土,更好地保持水分。定植时轻轻去掉容器袋,尽量保持苗木根部土球不破损,并避免苗根与基肥直接接触而伤根。

适当深栽,掌握在根际入土比原苗木深5-10厘米,苗木放入穴内与地面保持垂直,培土后压紧,浇水淋透。采用大苗种植时,可适度修掉部分枝叶,还要用小木棍支撑固定,减轻主杆揺晃程度,提高成活率。

园林中的大树移植,应在移植前1-2个月提前断根,视树干径粗的大小,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干周边半径50-100厘米处开挖断根,移植时截干或适当修枝,减少水分蒸发,修枝时确保切口平整,并及时保护处理好切口。

抚育:造林当年要进行2次的松土、除草,结合适量施肥,以促进其生长和尽早郁闭。造林第2年,松土、除草1次,同时施肥1次。第3年林分基本上郁闭,杂草不易生长、无需除草,同时,由于水黄皮自身具有根瘤可以开始进行固氮,满足自身的养分需求,也就不需要再进行施肥。

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修枝。水黄皮可用于提取杀虫剂,目前基本无严重的病虫害。由于水黄皮易于管护,所以按一般的树木管理措施就能确保成林,无特殊的管护要求。

水黄皮若作为以园林绿化和景观为主要培育目标的树林,则可应适时进行适当的修枝整型,保持较好的树冠和造型。用于景观和园林绿化的水黄皮,可根据设计目的要求,进行修剪和整型,满足景观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