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别名又叫钓钟花、自由钟、徳国金钟、紫花毛地黄。毛地黄是玄参科,毛地黄属植物。毛地黄原产于欧洲西部。毛地黄稍能耐寒,也耐半荫,稍耐早,毛地黄一般采用园土均可栽培。

但是毛地黄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中生长得更加好。毛地黄也是十分的漂亮,毛地黄怎么养好,下面来分享一下毛地黄的种植方法及注意事项。

毛地黄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 和腺 毛。株高60~12O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 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

顶生总状花序长50~8O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 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人工栽培品种有白、粉和深红色等,一般分为白花自由钟,大花自由钟,重瓣自由钟。

毛地黄的形态特征:毛地黄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海拔1200-1800公尺的山区,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向阳的地方,叶子有根生叶以及茎生叶两种,为卵状长椭圆形。

全株都有密毛,花朵有粉红色及白色两种,顶生,总状花序,花冠锺型,内有粉红色小点,雄蕊有四枚,果实为蒴果。株高60~12O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O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

毛地黄的生态习性:分布在海拔1200-1800公尺的山区,植株强健,较耐寒、较耐干旱、忌炎热、耐瘠薄土壤。喜阳且耐荫,适宜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毛地黄的养殖方法:春、夏播于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幼苗长至10cm左右移植露地。夏季育苗应尽量创造通风、湿润、凉爽的环境。播种后要在第二年开花,而7月后播种第二年常不能开花。

秋凉后生长快,冬季适当保温,6~8月开花,至夏秋多因湿热枯死。如环境适宜其有多年生习性,冬季防寒越冬后可再度开花。老株可分株繁殖,分株宜在早春进行易活。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繁殖。以9月秋播为主,播后不覆士,轻压即可,发芽适温为15-18℃。约10天发芽。基质的湿度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发芽过程中要有光照。也可春播。

栽培管理: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生长适温为13-15℃。怕多雨、积水和高温,耐半阴、干早。冬季注意幼苗越冬保护,早春有5-6片真叶时可移栽定植或盆栽,栽植时少伤须根,稍带土壤。梅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受涝而烂根。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注意肥液不沾污叶片,抽苔时增施l次磷、钾肥。

需肥量较大,喜欢持续的100ppm~150ppm的液态氮肥(15:5:15或15:10:15),湿度保持在2~4标准水平之间(湿度标准4是指基质的湿度保持在接触时可感知潮湿但没有浸透)。

在开花时节,考虑到花的质量和数量,可适当地增加光照。日照长度不会影响开花。虽然毛地黄是略喜阴植物,但当有充分的湿度和适当的低温时是可以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生长的。

在开花之前,植物会出现8~12片叶子。尽管植物生长的温度适应幅度在12℃~19℃,但在收尾阶段最理想的夜间温度为12℃~16℃。将植物种植在有一定保护冷床的条件下,就能生长出高质量的植物和花穗。

相反,如果植物种植在有相对强光照和夜间温度超过19℃的温室里,植物虽然也会开花,但会出现徒长和开花稀少的现象。种植者可以把毛地黄作为早春季节补充温室空间的一个选择品种,而且投资小。

常发生枯萎病、花叶病和蚜虫危害。发主病害时,及时清除病株,用石灰进行消淌毒。发生虫害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同时也能减花叶病发生。

毛地黄的病害防治

症状:受害植株在靠近土面的茎基部初生暗色斑点,扩大后呈棕褐色,收缩腐烂。病菌侵染叶片引起暗绿色水渍状圆斑;侵染叶柄则呈褐色腐烂。潮湿时在病斑处可见白色丝状物,严重病株倒状。

发病规律:病菌不产生孢子,以菌丝侵人传播。菌丝初期无色,后期淡褐色。腐生性较强。习居土壤或病残组织内越冬。气温适宜(20-24度)湿度较大,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时造成伤口,或在阴雨天气,浇水过多,泥土积水时易被病菌侵害,引起病害严重发生,植株腐烂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有机质丰富的新土或经晒干后颜色较深、质地坚实、碎泥时泥粉较少的塘泥及河泥作栽培土。最好不用旧盆土。施用的基肥要充分腐熟。加强田间管理,空气湿度大时少浇或不浇水,以保持盆中泥土湿润为度。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及时摘除下部接触土壤的病叶、老叶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