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特别是初涉爱河,或者性格谨慎的人,对于两个人在一起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尽量能高频率,长时间地在一起。高频率就是见面或者联系次数要频繁,对彼此表象的生活及内心的世界有充分的了解。

长时间就是尽量延长在一起的时间,能每天见个面的,绝不要一周见个面,能计划到三个月以后的,绝不会只计划三天。

但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和他人在一起,是对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有要求的,如果举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在积蓄能量和情绪,我们处于吸收的状态。

那么和另一个在一起交际的时候,我们处于一个释放的状态,当然了,我们吸收了十几二十年,然后遇见一个人一开始释放个三五天甚至三个月五个月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强求彼此一直要在释放阶段,那么到了一个点,疲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适当的释放,是一种调剂,但过犹不及,如果你无止境地释放下去,对人对己,都变成了负担。

而且,一旦释放不得当,产生矛盾是其次,最容易出现的是产生自我怀疑,自我怀疑对自己自信的降低,自信的降低会影响一个人在吸收时候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亲密关系持续3-6个月以后,双方反而会觉得对方变了,其实变的不仅仅是对方,还有自己。

两人互动时候的自控自省,两个人在一起时候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以及不被一些细碎念头所纠缠的洒脱,难度要比一个人的时候高,但又比一个人的时候重要。

如果明白了这个层面,那么就不要把目标简单地定成要两个人好好在一起那么表现,而是仍把目标定成……不说做更好的自己,但起码要做可控的自己,第一是可以适当减少一些频率,不要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

一个人留给自己吸收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普通的正常人,一个礼拜能高质量的与他人亲密接触1-2次已经是上上签,不要拿时间来换质量。

第二是明白人是在改变的,包括别人,包括自己,别人的改变通过观察来适应,而自己的改变通过控制来增强自信——而不是反一反,想控制别人的改变,又要别人来适应自己的改变。

最后一点,两个人之前感情其实也和春夏秋冬一样,有甜蜜期,有适应期,有冷淡期,甚至有反感期都很正常,不要因为一时间的反感就上纲上线非要来个你死我活,学会冷静对待关系的各个阶段,即便这一段感情没有最后开花结果,但起码这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让自己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