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var.papaveracea (Andr.) Kerner)是毛莨科芍药属植物,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不分裂。

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花瓣内面基部具深紫色斑块,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瞢荚果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

分布于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太白山区)。在甘肃、青海等地有栽培。生长于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根皮供药用,称“丹皮”;为镇痉药,能凉血散瘀,治中风、腹痛等症。

生长习性:紫斑牡丹生长于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主产区处于温带,地跨半干旱、半湿润区。这一带年平均气温5-12℃,极端最低温度-29.6℃(临洮),≥10℃积温为1584.2-3824.8℃,年降水量300-600毫米。

从各地引种情况看,紫斑牡丹部分品种可在年平均气温2.3℃,绝对最低温度-44.1℃的黑龙江尚志市正常越冬。紫斑牡丹喜光,亦耐半荫,适应于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各种土壤,稍耐碱(pH值8.0-8.5)。其生态类型属高原冷凉干燥生态型。

紫斑牡丹之美:根据对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对花色变化、花型变化以及品种形成等问题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花色”、“花型”、“品种名称”三级分方法,符合牡丹品种演化的实际过程。

花色是牡丹最突出、最容易判别的特征,而且花色比较稳定,所以将花色作为紫斑牡丹品种分类的第一等级。花色分为白、粉、红、紫、黑、蓝、黄和复色共8种类型。其中黑色指深紫色和墨紫色,黄色指淡黄色或浅黄色,蓝色指粉蓝色或粉紫蓝色,复色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

花型是正确反映品种特点和观赏价值的主要特征,是盘中开花时花朵整体形态特征的综合体现,从单瓣、半重瓣到重瓣,反映了花瓣不断增多和随之发生的外观形态变化。

紫斑牡丹花型可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皇冠型、绣球型。品种名称是品种分类最低等级和基本单元,代表着具有生产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的具体植株,是所有信息的总会,其内容以品种名称第一次合法发表时的描述为准。

紫斑牡丹的养殖方法

水分:由于紫斑牡丹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其耐旱性较强。所以一般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浇水,只需要在冬夏两季的时候,2天浇一次水,而在冬季时则可以一天一浇,根据着温度来决定,是否要喷水雾。因为紫斑牡丹极其怕涝,如果浇水过多,可能会导致土壤的积水。

光照:紫斑牡丹不仅喜欢充足的阳光,同时也是一种长日照植物,一般需要光照在5小时以上才能满足紫斑牡丹的正常生长需求,但是紫斑牡丹同样惧怕过强的光照。

尤其是夏季的强光可能导致紫斑牡丹的叶尖枯黄,花朵打蔫儿等情况,严重影响它的观赏性,在紫斑牡丹的花期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进行遮光处理,要不然很可能会缩短其花期。

土壤:在养殖紫斑牡丹时还需要注意将紫斑牡丹种植在盆土内时,紫斑牡丹的根茎较为脆弱,要及时将一些旧土烂根清理掉,在栽种之后,还可以适当的覆盖一层厚土,并用水浇透,这样有利于紫斑牡丹的定根,而一般紫斑牡丹的土壤由砂土,腐叶土,河土,河沙混合而成。

温度:紫斑牡丹的耐热性较弱,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一般在12到23摄氏度之间,当温度超过25摄氏度时,紫斑牡丹的生长就会被抑制,花叶也会打蔫儿,而紫斑牡丹的耐寒性其实也并不强,当温度低于6摄氏度以下时,紫斑牡丹的生长也将会较为迟缓,而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以下时紫斑牡丹将进入休眠期。

养殖注意事项:在黄河以南以及低洼地区栽植的紫斑牡丹需要做好排水工作,特别是在雨季,避免水涝。东北地区的土壤相对较为疏松,因而地表水的渗透较快,所以对于新种植的紫斑牡丹植株,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补给,一般两年以后等到紫斑牡丹新根的扎根程度较深后就无需过多浇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