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秋海棠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或被散亚灌木,平滑无毛,具分枝,叶肉质厚,斜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顶端尖,边缘浅波状,叶柄肥厚紫红色,圆柱形,花聚散花序淡红色或白色,无香味;子房大而有翅。花期夏秋。

形态特征:多年生肉质草本。直立或被散亚灌木,平滑而无毛,具分枝,高0.7-1.5米;茎具明显竹节状的节。叶厚,肉质,斜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10-20厘米,宽4-5厘米,顶端尖,基部心形,边缘浅波状,腹而深绿色,有多数圆形的小白点,背面深红色;

叶柄紫红色,圆柱形,稍肥厚,长2-2.5厘米。花淡红色或白色,无香味;聚散花序腋生或悬垂;总花梗短;苞片2枚,对生,被针形,早落;雄花直径曰2.5厘米;萼片2,大于2枚花瓣;雌花的萼片与花瓣5,直立,等大,子房大而有翅。

生长习性: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迅速,茎叶茂盛,花色鲜艳。生长适温为19-24℃,冬季温度不低于10℃,否则叶片易受冻,但根茎较耐寒。秋海棠对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

一般适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易造成叶片灼伤。适宜的光照强度,根茎类为200-300lx。另外对光周期反应也十分明显。在短日照和夜间温度21℃的条件下,花期明显推迟。

野生种排水好,腐叶土层的林下或岩石缝隙中,这对根部生长和发育极为有利。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叶土和炭土。碱性或粘重,易板结的土壤作为盆栽用途,不利于新根生长、导致茎叶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黄病。适合生长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竹节秋海棠的繁殖方式

播种:播种繁殖常用与国内外引种、品种改良和规模性商品生产。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高和培育新品种。播种繁殖均可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播种常规引种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为宜。因种子特别细小,播种时需谨慎操作。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干净清洁,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松、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

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扦插:扦插可采用茎插、叶插和根茎插。

茎插:茎插繁殖在室温条件下,全年皆可进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选取健壮的茎部顶端做插穗,长10-15厘米,带2-3个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对生根不利,往往插后容易开花。

反而延迟生根,最好不用带花芽的顶茎做插穗。插壤用疏松、排水号的细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时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为宜,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20-22℃室温。插后一般在9-27天愈合生根。

叶插:叶插繁殖以夏、秋季节效果最好。室温栽培,冬季也可进行,但生根缓慢。叶插材料应选择充分发育的成熟叶片,太嫩或老化的叶片,愈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叶片比较大的种类可采用平插法。

将叶片平放在沙床上,在叶中央主脉处用刀片划1厘米切口,每片叶可划4-5个切口,然后用“n”铁丝把叶片扣紧于沙面上,也可用直径1.5-2厘米的卵石压在叶片切口周围,即能从叶脉切口长处小植物体。如扦插过程,插壤温度低于15℃,生根则要延迟,低于10℃时就难于生根。

根茎插:适用于根茎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将低下根茎剪成3-5厘米一节,斜插或平放于沙床,保持室温20-22℃。和较高的室内湿度,使之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后15-20天长出不定根,30-40天萌发出不定芽,待形成几片小叶时即可移入小盆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