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荪(学名: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rn.):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斜伸,须根绳索状,灰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条形,中脉不明显。花茎光滑,实心,具1-2枚茎生叶;苞片3枚,膜质,绿色,披针形,内包含有2朵花;

花天蓝色,直径6-7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基部有黑褐色的网纹及黄色的斑纹,爪部楔形,内花被裂片直立,狭倒卵形。果实长卵状圆柱形,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裂至1/3处。

花期5-6月,果期7-9月。溪荪生于沼泽地、湿草地或向阳坡地。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也产于日本、朝鲜及苏联。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形态特征:溪荪的花茎高40-50厘米,实心,具1-2枚茎生叶;苞片3,披针形,长约7厘米,绿色,膜质,先端渐尖;花2-3朵,蓝色,直径6-7厘米,花被管长约1厘米,花被片6,2轮排列,外花被片倒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1厘米。

基部有黑褐色的网纹及黄色斑纹,爪部楔形,无附属物,内花被裂片3,狭倒卵形,长约4厘米,宽约1.5厘米;雄蕊长约3厘米,花丝白色,具黄色花药,花柱分枝扁平,花瓣状,长约3.5厘米,先端裂片三角形,有细齿;子房三棱状柱形。溪荪的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溪荪在野生状态下生长于灌木林缘,阳坡地、林缘及水边湿地。种植环境喜湿润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轻黏土,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pH值为8.7、含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喜光,也较耐阴,在半阴环境下也可正常生长。喜温凉气候,耐寒性强。

溪荪的园林用途

园艺价值:溪荪花色艳丽而丰富口(蓝色系花卉)、株型俊美、抗寒能力强、观赏价值高,做为园林绿化和插花花卉,具有极高的市场潜力,在园林上用途比较广泛,主要应用在林下观赏植被、绿地片植、草地点缀、模纹花坛等方面;作为盆栽花卉,溪荪可应用于室内小环境家居装饰。此外溪荪也是插花的良好素材。

溪荪的病害防治

白绢病:常见病害。主要为害植株的茎或叶的基部,严重时整株死亡。高温多湿,土壤贫瘠板结时发病率高。防治方法:轮作期应在4年以上。适当通风,避免栽培过密。发病期前定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叶枯病:叶枯病是一种常见病,这种病传染性非常强,对鸢尾生长有较大影响。现将其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症状多从叶尖部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尖有灰褐色病斑或片状干枯。

以后逐渐向叶基部侵染,最后导致整个叶片呈焦枯状,并出现黑色粒状物。发病规律是病原菌以菌核状态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上越冬,仲春伴随雨、风或浇水传播,整个生长季均能发病,6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不引进带病植株。栽植前做好土壤及植株消毒。加强日常养护,防止栽植地积水。发病初期及时将病叶剪除,减少侵染源。冬季将地表叶片剪除,集中烧毁。如有发病可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交替喷施,连喷4至5次,每次间隔8至10天。 

立枯病:患立桔病的植株,球茎鳞片基部变软,之后呈现灰褐色,上覆白色霉状物,最后完全腐烂掉。其病因主要是由孢子感染,一般温度愈高,病害发展蔓延愈快。防治方法:①用四氯丹及免赖得消毒种球。②用蒸气灭菌法或用溴化钾烷消毒土壤。③与剑兰及小苍兰轮作。 

根腐病:主要表现在植株局部生长受阻,花苞枯萎,根系呈水渍状腐烂。其病因是线虫经土壤在染根部,较难控制。防治方法:①以四氯丹+免赖得消毒种球。②土壤消毒,或在种植后发病初期每平方米用依得利5-8克或普拔克7-14毫升消毒。③用溴化甲烷消毒处理。

尻腐病:患尻腐病的鸢尾表现生育不良,叶变黄,不久即枯萎;球根基部腐败,后期生有白色霉菌。防治方法:①氧化苦土壤消毒。②洛比龙浸渍球根消毒。 

花叶病:主要表现为叶部有灰白色轮点或黄、白色条斑,把植株叶片透光看,有许多透明的小斑点,不久变紫色斑点,由下部叶往上枯萎。主要病因是该病毒由蚜虫媒介或手和器具等接触传染。防治方法:①繁殖时选无病植株或球根。②手、刀具等工具消毒。③用马拉松、氧化乐果、蚜灭多等农药防治蚜虫。 

根腐线虫:植株受害后有局部性的生长阻碍,花苞枯萎,根系呈现许多短小窄黑的根,严重时球根将烂掉。防治方法以蒸气灭菌或以溴化甲烷消毒土壤。

蟋蟀:蟋蟀主要是在杂草中繁殖,先期食害值株芽尖,不久即食植株的叶片。防治方法:①喷洒七氯灭虫。③及早除掉杂草。

其它虫害:另外,鸢尾在生长过程中还易发生蚜虫、红壁虱等虫害,主要是在高温干燥时发生,大发生时不易灭绝,因而要在早期喷洒有机硫磺剂(克杀螨、灭螨法等)和其他杀壁虱剂。

同时使用敌敌畏等杀虫熏烟剂,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效。但在高温多湿和整个开花期易产生药害,故要避免使用,或者喷完药后用清水淋洗。有条件使用注射管加压喷水,除虫的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