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花是虎耳草科、山梅花属中的一种北方山林常见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枝叶茂密,花乳黄而清香,花多朵聚集,颇为美丽。叶对生,长卵形,缘疏生锯齿,子房半下位,3出脉。花5-9朵成总状花序;乳白色,微芳香;花瓣4,卵圆形;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山坡、林地、沟谷或溪边向阳处。喜光,稍耐荫,较耐寒,耐干旱,怕水湿,水浸易烂根。产自中国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朝鲜亦有分布,欧美一些植物园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形态特征:太平花属灌木,高1-2米,分枝较多;二年生小枝无毛,表皮栗褐色,当年生小枝无毛,表皮黄褐色,不开裂。叶卵形或阔椭圆形,长6-9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

边缘具锯齿,稀近全缘,两面无毛,稀仅下面脉腋被白色长柔毛;叶脉离基出3-5条;花枝上叶较小,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5-2.5厘米;叶柄长5-12毫米,无毛。

总状花序有花5-7(-9)朵;花序轴长3-5厘米,黄绿色,无毛;花梗长3-6毫米,无毛;花萼黄绿色,外面无毛,裂片卵形,长3-4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急尖,干后脉纹明显;花冠盘状,直径2-3毫米;

花瓣白色,倒卵形,长9-12毫米,宽约8毫米;雄蕊25-28,最长的达8毫米;花盘和花柱无毛;花柱长4-5毫米,纤细,先端稍分裂,柱头棒形或槌形,长约1毫米,常较花药小。蒴果近球形或倒圆锥形,直径5-7毫米,宿存萼裂片近顶生;种子长3-4毫米,具短尾。太平花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太平花适应强,能在山区,有较强的耐干旱瘠薄能力。半阴性,能耐强光照。耐寒,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不耐积水。耐修剪寿命长。

太平花的栽培技术

科学浇水:太平花虽“喜燥恶湿”,但仍需及时补充所需水分,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进行适时浇水。一般情况下3至4月每月浇水1次,5月至6月气温相对升高。

蒸发量大可每月浇水2次,7月至9月雨水较多,应及时排涝。11月花进入休眠期,浇1次越冬水是必不可少的。切忌用已污染的池塘水、湖水,特别是含酸、碱量较大的水浇灌。

松土除草:每年土壤解冻时就要松土、除草。春天松土要深达10厘米以上,以保墒防旱;夏季雨水多,松土应浅,一般深5厘米左右。除草主要是防止杂草与太平花争夺养分,有利于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所以除草应做到除早、除小、除尽。除草应慎用除草剂,由于本花为灌木,稍不注意,将会对花产生药害。

合理施肥:太平花对肥料的消耗量很大。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以腐熟的鸡粪、猪粪、人粪尿为最好,其次为饼肥、骨粉等,无机肥则选用含K、P量较高的复合肥、磷酸二氢钾为主,应少用尿素。

对“花前肥、花后肥”可施复合肥,每株50克,而对越冬肥应重施,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每亩地可施1500至2000千克。施肥可采取穴施法或环施法。对于催花苗进行叶面追肥也不可少。

主要是在定植后第三年、第四年的5月至6月进行,每周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80至100千克/亩进行叶面施肥,共喷4至6次,使植株所形成的花芽多而饱满。

适时修剪:平茬枝条生长有顶端优势,为了保证催花苗的枝条数,必须进行平茬,以增强萌发。在第一年秋季定植后,应立即进行平茬,一般按与地面齐平修剪即可;在第二年、第三年秋季(10月中旬)继续进行平茬修剪。

对于萌发力强的品种可按地面修剪,若是萌发力弱的品种,可按高于地面2至3厘米平茬,以保证有更多的芽点萌发,连续的平茬主要是促进地下部的快速生长,贮积养分,以便形成整齐而较多的枝条。

定股和疏枝:定股和疏枝是决定保留主要枝条数目和保证催花苗的形状。一般种植四年后,对生长势强、成枝率高的品种可保留8至10个枝条;对生长势弱,成枝率低的品种可保留5至7个枝条,剪去徒长枝、弱枝、重叠枝及病虫害枝。

抹芽和除萌:抹芽主要是抹去每个枝条上除花芽以外的不定芽和腋芽,一般情况下每个枝条上留1至2个花芽,其他的芽全部抹去,当二座花芽比顶芽还饱满时,就要抹去顶芽,保留二座花芽。除萌主要是剔除根际处萌发的大量土芽、脚芽,以保证成花枝的营养供给。

下叶:对于催花苗,下叶应比正常要早些,在10月上旬左右,就应该及时下叶,以免叶片消耗更多的养分而影响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