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又名白萼、白鹤仙。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顶生总状花序,着花9~15朵.花白色,筒状漏斗形,有芳香,花期7~9月。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状似头簪而得名。碧叶莹润,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香花,深受人们的喜爱。

形态特征:玉簪的叶卵状心形、卵形或卵圆形,长14-24厘米,宽8-16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具6-10对侧脉;叶柄长20-40厘米。玉簪的根状茎粗厚,粗1.5-3厘米。

玉簪的花葶高40-80厘米,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1.5厘米;内苞片很小;花单生或2-3朵簇生,长10-13厘米,白色,芬香;花梗长约1厘米;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短,基部约15-20毫米贴生于花被管上。玉簪的花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玉簪属典型的阴性植物,喜阴湿环境,受强光照射则叶片变黄,生长不良,喜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性极耐寒,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在露地越冬,地上部分经霜后枯萎,翌春宿萌发新芽。忌强烈日光暴晒。

玉簪的病害防治

玉簪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且多从老叶上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呈不渍汰褪绿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半圆形至不规则形成片大斑,大小5-20毫米,边缘青褐色,界限不太明显,中间呈灰白色,后期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

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导致叶片枯黄。影响产量和质量。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斑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85%以上。但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生长不良等都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应注意,加强管理 施足肥料,培育壮苗,防雨遮荫,定植后适时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棚室通风,降低温度。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然后立即喷药防治。

可用1:0.5:200倍的波尔多液加0.1%硫磺粉,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每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

病因:玉簪在园林应用中多植于林下或建筑物庇阴处以衬托建筑,也可盆栽观赏,不择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湿润处生长繁茂,但在玉簪栽培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叶片发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干旱少水:玉簪喜水不耐干旱,生长期注意浇水,长期给水不足叶易枯黄,如环境过于干燥或受干热风吹袭也易造成叶黄。浇水过量:在栽培过程中,如浇水过量而又排水不良时,根系因缺氧而腐烂,导致叶片变黄。雨季要及时排水。

施肥过多:玉簪对肥料需求不多,除栽植前施足底肥,植株抽生花莛后,可以适当施一些磷酸二氢钾,这样花朵会开放得很好。如生长过程中施肥过多,特别是施浓肥或生肥,更易造成叶片发黄、脱落。因此,水肥要适量,这样才能生长茁壮,叶碧绿,花浓香。

光线太强:玉簪为喜阴性植物,不耐强烈光照直射,尤其是夏季,受到强光直射,轻者叶片由厚变薄,叶色由翠绿变为黄白色,生长不良;重者叶片发黄甚至叶缘出现枯焦的病斑。为此,栽种玉簪须选择有遮阴、无日光直射处。盆栽,夏季也应放在阴蔽度在80%以上的地方。

玉簪的园林用途:玉簪叶色苍翠,夏天能开出美丽的花序,且有香味,宜成片种植于林下,是良好的观叶观花地被植物。玉簪是较好的阴生植物,在园林中可用于树下作地被植物,或植于岩石园或建筑物北侧,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切花用。

花期是6~9月。现代庭园,多配植地林下草地、岩石园或建筑物背面,正是“玉簪香好在,墙角几枝开”。也可三两成丛点缀于花境中。因花夜间开放,芳香浓郁,是夜花园中不可缺少的花卉。还可以盆栽布置室内及廊下。

玉簪叶娇莹,花苞似簪,色白如玉,清香宜人,是中国古典庭园中重要花卉之一。现代庭园,多培植于林下草地、岩石园或建筑物背面,正是“玉簪香好在,墙角几枝开”。也可三两成丛点缀于花园中。

因花夜间开放,芳香浓郁,是夜花园中不可缺少的花卉,还可以盆栽布置室内及廊下。成片种植玉簪花,更是发展旅游业的好项目。紫玉簪花七月上旬开花,盛花期约十天;白玉簪花八月礽开花,盛花期二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