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白芷的生态习性: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国内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药用。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

白芷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不宜移栽。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过早播种,冬前幼苗生长过旺,第2年部分植株会提前抽薹开花,根部木质化或腐烂,不能做药用,影响产量;

过迟因气温下降,影响发芽出苗,幼苗易受冻害,幼苗生长差,产量低。隔年种子发芽率低,新鲜种子发芽率高,生产上选用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播种,一般以秋播为主,春播产量低,质量差。适宜的播种期因气候和土壤肥力而异。气温高迟播,气温低早播,土壤肥沃可适当迟播,相反则宜稍早。

秋播一般于9-10月播种,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浅沟播种;穴播按穴距(15-20)厘米×30厘米播种,播后盖薄土,压实,播后15-20天出苗。每667㎡用种量条播约1.5kg,穴播约1kg。播种前用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洒在种子上,搅拌,闷润8小时左右,再播种,能提早出苗,大大提高出苗率。

白芷的栽培技术

时间:白芷的种植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的,一般最常见的就是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种植,种植的时间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适合白芷生长的温度是十五到二十八度,所以在春季种植也一般要过来清明节之后去了,清明节前夕气温还比较低。

而且多雨,特别不适合白芷的生长。虽说秋天的温度很适合白芷生长,但是秋天的雨水比较少,白芷的生长液是需要一定的水分的,如果完全要靠人工灌溉这也是一个大工程,所以秋种一般是在八月底到九月初的这段时间里最为合适。

灌溉:于土壤冻结前浇一次封冻水。次春返青后,浅锄一次。半年后再锄一次,此次目的是锄断支根,使主根直伸向下,减少分叉。之后要再锄4-5遍,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定苗:白芷播种当年不间苗,翌春返青苗高7-10厘米时,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间苗时应除去过壮大苗及过纤弱苗,留以生长适中的苗。因过壮大苗易开花结种,根部生长不好,不能人药。

追肥:肥水管理在白芷的生长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所以在这一步中我们一定奥处理妥当,首先在种植的时候我们需要打好基肥,一般是使用农家肥以及动物的粪便,其次是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将土地浇一遍水。

这样种子的生长速度会更快一点。白芷的后期还需要进行三到四次追肥,第一次追肥是在移栽后十天,第二次是等到白芷长到二十厘米的时候,第三次是白芷开花的时候。

最后就是快可以采收的时候,每次施肥所使用的肥料种类基本相似,一般都是人类粪尿水、草木灰、尿素以及磷肥。水分的控制就比较简单了,一般是移栽后的那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浇水要一直到白芷成活,其次就是等到白芷开花的时候,这时所需的水分会比较多,最后就是采收完之后。

选种:留种用的植株,在收获时选留,经翌年生长抽苔,方能采种。

留种:在收获时间隔留下一部分根不收挖,使株距达60厘米左右,原地越冬。随收获随移栽:收获时,选主根无分叉、拇指粗细健壮的根作种根,按株行距60厘米X60厘米栽植于已准备好的种子田,栽时挖30厘米深的穴,施穴肥后将种根栽于穴内,填土踏实、浇水。

窖藏越冬:北方温度很低的地方,将选好的种根置于地窖砂藏越冬,翌春栽于种子田,方法同随收随栽。留种白芷6-7月抽苔开花、结籽,8月种子陆续成熟。

因主茎顶端种子形成的植株易提前开花,其根常不能人药,而主茎花序下部以及二、三级花序枝结的种子一般不饱满。因此采种时,应当选采主茎花序中部一级枝上结的种子。

生长较好的母株,选有关部位上的种子,播后出苗率高,成活率也最高,种后抽苔率低,因此尽量选采生长较好的母株上主茎花序中部一级枝上结的种子。每亩种子田可收获种子120-150kg。7-8株所产的种子即可供一亩地播种之用。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一般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当苗高5~6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间去过密的弱小苗。苗高10~12厘米时按株距15厘米进行定苗,定苗时将生长过旺、叶柄呈青白色,可能出现早薹的植株拔除,同时对缺苗处进行移苗补栽。

中耕除草:第一次在苗高5~6厘米时结合间苗进行,此次中耕宜浅,苗附近杂草必须用手拔除,防止伤苗。第二次在苗高10~12厘米时结合定苗进行,此次松土深度可稍深。第三次在翌年早春杂草萌动时进行,此次中耕宜深,结合中耕进行最后一次定苗。植株长大封垄后,一般不再进行中耕除草。

看苗追肥:白芷虽喜水肥,但前期生长过旺容易抽薹,影响地下根系膨大。一般在播后出苗阶段,应保持厢面土壤湿润,促进出苗。齐苗后,生长前期须控制水肥供应,防止幼苗出现旺长。

第二年立夏后,再视苗情长势增加水肥供应,特别是根茎膨大期要加大施肥量,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根系快速膨大,提高产量。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渍,防止出现烂根。

摘心晾根:冬前已长出8~10片真叶的白芷,春后易早发抽薹。对长势偏旺的植株,应在5~6月摘心晾根以控制其长势。摘心应在茎尖形成明显生长点时,选晴天上午将茎的顶芽打掉,3~5天后再浇水追肥。

对有抽薹迹象的白芷,在6月中旬花序分化前深锄1次,对抽薹迹象明显的,须在深锄基础上再选晴天进行扒土晾根,深度为根茎的1/3,但不得伤及主根或幼根,5~7天后再封根浇水施肥。晾根的目的是防止植株过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避免抽薹。

拔除早抽薹苗:早抽薹苗,不仅影响其他植株生长,而且根茎易木质化、粉性差,质量、产量均会下降。因此发现早抽薹的白芷苗,应及时拔除。

病害防治:白芷一般会患有白斑病,症状表现为叶子上出现褐色的斑点,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叶子会慢慢的全部枯萎,导致植株死亡,最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波尔多液进行喷施防治。其次就是还有许多的害虫,比如说蚜虫和红蜘蛛,对于害虫我们有一个通用的药剂那就是敌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