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尾蕉,银肋赫蕉(俗称富贵鸟,又名发财鸟),拉丁学名为Heliconia metallica Planch. et Linden ex Hook. f。株高35-260厘米。叶片长圆形,长25-110厘米,宽8-2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叶面绿色,叶背亮紫色;叶柄长1-40厘米。原产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为一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蝎尾蕉株高35-260厘米。蝎尾蕉叶片长圆形,长25-110厘米,宽8-2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叶面绿色,叶背亮紫色;叶柄长1-40 厘米。蝎尾蕉果三棱形,灰蓝色,长8-10毫米,内有种子1-3颗。

蝎尾蕉花序顶生,直立,长23-65厘米,花序轴稍呈“之”字形弯曲,薄被短柔毛;苞片4-7枚,绿色,长7-11厘米,花在每一苞片内1-3朵或更多,开放时突露,花被片红色,顶端绿色,狭圆柱形,长5.5厘米,基部4-5毫米处连合呈管状;退化雄蕊宽4-5毫米。

生长习性:蝎尾蕉原产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在南方湿热地区或大型温室内栽培,生长适温22℃一25℃,15℃以上开始正常生长,高于35℃时生长受抑制;越冬温度大多数种类不低于10℃。

蝎尾蕉的繁殖方式:蝎尾蕉的繁殖方法有分株法、播种法和组织培养法

播种繁殖:蝎尾蕉属于虫媒授粉植物,没有虫媒不能完成授粉,也就不能完成自然结实。蝎尾蕉在原产地野生状态下靠一些长嘴类的鸟类和专门食花蜜的蝙蝠进行授粉,而在我国等亚热带地区栽培时,由于缺乏虫媒,同时由于积温不够,很难结实,就是通过人工授粉所结实的种子,也由于发育不完全,一般没有发芽能力。

蝎尾蕉的播种种子多从国外进口。基质一般采用疏松、透水的混合基质,可采用泥炭土、园土和沙等量混合配制,也可直接采用沙播。播种前将这些基质消毒。蝎尾蕉播种所采用的容器,在少量栽培时可采用浅盆播种,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时直接播在棚内,采用塑料专用育苗穴盘有利于种苗的运输。

蝎尾蕉由于种子较大,种皮坚硬,在播种前一般要用40℃左右的温水浸种3—4天,再用5%的新洁尔灭1000倍液消毒5分钟。播种采用点播效果好。播种后覆土1一1.5cm,基质湿润后,应盖上塑料薄膜保湿,采用盆播,可用盆底浸水法湿润土壤,上面再盖薄膜或玻璃保湿。

蝎尾蕉种子的发芽适温为25℃一28℃,播种后25—30天发芽。当播种温度不稳定,特别是温度低于lO℃一12℃时,发芽速度减慢,发芽不整齐,有时种子腐烂。蝎尾蕉播种后的实生苗一般要2—4年才能开花,一些株型较大的种类很少采用,但采用播种法是进行其杂交育种和新品种选育的必要手段。

分株繁殖:蝎尾蕉的地下茎蔓延分生能力较强,地下茎带有大量芽眼,在高温、高湿、肥料充足的情况下,分蘖的小苗大量出现,因此分株繁殖是其最常用的方法。分株时间在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但以春末夏初效果最好。

分株时,挖出带有地下茎的母株,用利刀将母株的根茎分成几丛种植,一般每丛有2—3株芽以上的成活率较高,可栽植于盆中或直接种于棚室内,盆栽时一般采用3—4段根或6—7片叶片较好。

种植时,要剪掉茎上多余的叶片及老叶,保留20—30cr~l的茎干,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切开根茎时,要尽量少伤根系,切口要少而平整。栽培时,假茎不宜栽得太深,叶丛必须露出地面。当分株上原来有新芽时,十几天即可长出,原来没有新芽时,当茎干长至30—40cnl时也会重新产生新芽。

分株苗定植前要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定植后要充分浇水。成年植株无论盆栽还是地栽,生长多年后,会十分密集、拥挤,影响通风和生长,一般2—3年需分株一次。

组培法:蝎尾蕉外植体的消毒较难、易褐变,丛生芽增殖的速度也较慢。消毒时先将快要萌动的块茎在0.1%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5-6小时后在黑色塑料袋中培养出芽,然后将芽切下经常规消毒后接种到MS+6-BAormg/L+NAAo.smg/L+vitC15omg/L培养基中诱导芽的生长;在MS+6-BA5mg/L+NAAOsmg/L培养基中进行芽的增殖;

在MS十BIA2omg/L+NAOAsmg几培养基中生根。试管苗移栽至自然光下炼苗10天,当试管苗长至5-6厘米高时,将其从瓶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移入⑴河沙、⑵泥炭:河沙(1:1),⑶珍珠岩:河沙(1:1)种栽培基质中,保持适当通风和足够的湿度,1周左右试管苗可恢复生长,种基质上移栽的成活率均可达90%以上。

蝎尾蕉的作用用途:蝎尾蕉在国外切花生产及园林栽培应用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而蝎尾蕉作为典型的热带植物,若要在广大亚热带及温热带地区栽培应用,生长开花所需温度及耐冷性是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目前,国外对蝎尾蕉引种驯化、扩大及应用范围方面乃至针对其抗冷性生理特性的研究极少,这一程度上制约了蝎尾蕉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蝎尾蕉在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蝎尾蕉,但目前为止,大部分还只局限于植物园引种,对其生产栽培、切花生产的研究很少,更未出现针对园林应用方面的引种及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