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顶兰的植物体高大,假鳞茎圆锥形,叶2––6 枚,互生于假鳞茎的上部,长圆状披针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或叶腋发出,直立,圆柱形, 长达l米,粗约1厘米,疏生数枚大型的鳞片状鞘,无毛;

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花大,美丽,背面白色,内面暗赭色或棕色,直径7-10厘米, 花期3-6月,产台湾、福建、广东、香港、海 南、广西、云南、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700—1800米的林缘、沟谷或溪边 阴湿处。广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大洋洲。

鹤顶兰(Phaius tancarvilleae(L’Hér.) Bl.)为兰科多年生常绿地生草本。有名千鹤兰。植株大型,高70~80cm;假鳞茎圆锥状,粗短肥厚、肉质,被鞘;叶2~6枚,互生,阔长圆状披针形,长30~80厘米,宽6~12厘米,纸质,具纵向折扇状脉。

总状花序由假鳞茎基部或叶腋抽出,粗壮直立,高达60~110 cm,着花10朵~30余朵,花大,美丽,直径7~10cm,背面白色,内面暗赭色或棕红色;唇瓣管状,富有特色,背面白色带茄紫色的先端,内面茄紫色带白色条纹。花期春末夏初。

鹤顶兰广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及大洋洲地区。除我国华南地区各省及云南、西藏东南部均有分布以外,在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甚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等地的丛林中都能看到其鲜艳的花朵。性喜温暖、湿润、半荫蔽的气候,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忌干旱,忌瘠薄,轻耐寒冷,生长适温为18~25℃。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半荫蔽的气候,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忌干旱,忌瘠薄,轻耐寒冷,生长适温为18-25℃。冬季相对休眠,保持盆土微潮,不宜浇水太多。越冬温度应在6℃以上比较耐寒,冬季室温10度以上就不会受害。有时叶片受冻后可将叶片剪除,温度适宜时假鳞茎可以正常长出新叶并开花。

繁殖方式:可通过无菌播种和组培法大量繁殖;一般以分株繁殖为多;常在春季新芽萌发前或开花后暂短的休眠期结合换盆进行分株;生长健壮的植株2-3年可以分株一次;

将植株从盆中倒出,去掉旧营养土,再将生长密集的假鳞茎丛小心分开,分盆的条件是必须有2个以上的假鳞茎,或使每3个假鳞茎成一丛,并带有新芽,这样不影响开花。

鹤顶兰的作用用途

观赏应用:鹤顶兰花期长,具芳香,是极好的室内盆栽花卉。见种类有大花鹤顶兰、斑叶鹤顶兰、黄花鹤顶兰等。 这个属大约有50个物种,大多为地生兰,株型较大,有的株高可达1米,叶片也很大,有的种类叶片长达50厘米。

鹤顶兰喜光,在亚热带地区,可以在直射阳光下生长,但气温不要太高。鹤顶兰的花序也很大,有时从假鳞茎中抽出的花莛就长达90厘米,每个花莛上生长着十几朵花。植株大,花朵也不小,鹤顶兰的花朵直径在7厘米左右,其呈管状的唇瓣非常有特色,而且还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息。

 鹤顶兰属于1790年创立,其拉丁名Phaius的含意是深颜色的花朵,当时大概是根据植物标本定的名,植物学家通过对标本的观察,恐怕很难想象到鹤顶兰的花朵会有十分鲜艳的颜色。

人们栽植鹤顶兰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了,欧洲人1778年从中国引入第一株鹤顶兰后,在西方就开始了对鹤顶兰连续不断地研究和培育。经过育种师两个多世纪的辛勤劳动,目前市场上的鹤顶兰栽培品种已经十分丰富,加上它花期长,有香味,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盆栽花卉。 适合盆栽或庭院荫地栽植作观赏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