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别名:南天竺,红杷子,天烛子,红枸子,钻石黄,天竹,兰竹;拉丁文名:Nandina domestica.属毛茛目、小檗科下植物,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木本花卉种类。由于其植株优美,果实鲜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常常出现在园林应用中。

常见栽培变种有:玉果南天竹,浆果成熟时为白色;绵丝南天竹,叶色细如丝;紫果南天竹,果实成熟时呈淡紫色;圆叶南天竹,叶圆形,且有光泽。因其形态优越清雅,也常被用以制作盆景或盆栽来装饰窗台、门厅、会场等。

生长习性:南天竹性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比较耐阴。也耐寒。容易养护。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比较喜肥,可多施磷、钾肥。

生长期每月施1~2次液肥。盆栽植株观赏几年后,枝叶老化脱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茎留15cm左右便可,4月修剪,秋后可恢复到1m高,并且树冠丰满。常绿灌木。土壤。花期5-7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

繁殖方式: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可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进行。扦插以新芽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室内养护要加强通风透光,防止介壳虫发生。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山坡、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也可栽植。还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栽前整成120~150厘米宽的低床或高床。

播种繁殖:播种一般是于每年的秋季果熟时进行,随采随播。冬季覆草,清明前可出苗,夏季搭棚遮阴,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4年才能开花结果。分株于芽萌动前进行,家庭繁殖多用此法。

分株繁殖:分株方法简单,在春芽萌动前或秋季停止发育后进行,移株后放在遮荫地方,成活率很髙,播种法:在秋季果实成熟时可采集播种,播种时先将盆土整平,然后浇足水,等水渗下后,将种子撤在上面,覆土厚度为种子的1一2倍。

总之以薄土盖之为好,次年春可发芽,也可春播,当年可出,播种的苗木生长缓慢,扦插可取一年生枝条,长10—15厘米,春三月份进行,插后要遮荫,浇水,土壤和环境要保持湿润。

扦插繁殖:扦插在夏天朝廷,剪取生长健壮的嫩枝,插入沙内,使沙内保持.30摄氏度左右,上部盖塑料薄膜,保持空气湿润,并注意荫蔽,一般经过30天-40天生根。播种,在盆土或苗宋中均可,一般保持土壤湿润的条件下,20天~30天发芽,苗髙10厘米时,进行分盆移植,3年后可开花。

采收加工: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较老茎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茎干和根砍成薄片,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除此,南天竹枝叶扶疏,秋冬叶色变红,果实累累,在古典园林中常栽植在山石两旁,庭院角落处。小型植株适于盆栽观赏。

田间养护管理:南天竹适宜用微酸性土壤,可按沙质土5份、腐叶土4份,粪土1份的比例调制。栽前,先将盆底排水小孔用碎瓦片盖好,加层木炭更好,有利于排水和杀菌。一般植株根部都带有泥土,如有断根、撕碎根、发黑根或多余根应剪去。

按常规法加土栽好植株,浇足水后放在荫凉处,约15天后,可见阳光。每隔1~2年换盆一次,通常将植株从盆中扣出,去掉旧的培养土,剪除大部分根系,去掉细弱过矮的技干定干造型,留3~5株为宜,用培养土栽入盆内,蔽荫管护,半个月后正常管理。

南天竹在半荫、凉爽、湿润处养护最好。强光照射下,茎粗短变暗红,幼叶“烧伤”,成叶变红;十分荫蔽的地方则茎细叶长,株丛松散,有损观赏价值,也不利结实。南天竹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适宜开花结实温度为24~25℃,冬季移入温室内,一般不低于0℃。翌年清明节后搬出户外。

湿度光照: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由于它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

对光线适应能力较强,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