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学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L.) Nees)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100厘米。茎直立,单生,被白色糙毛。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头状花序。花瓣有浅白、浅红、蓝紫等色。两性花花冠黄色。瘦果长椭圆状倒披针形,稍扁,花果期:5-10月。

产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以及四川省等。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通常引为植物园、花园、庭院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观赏栽植者。在日本、朝鲜都有广泛的栽培和野生类型。前苏联及欧洲其他各国的植物园都有引种作花卉观赏的。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30-100厘米。茎直立,单生,有纵棱,被白色糙毛,基部直径6-7毫米,或纤细达1毫米,分枝斜升或不分枝。

下部茎叶花期脱落或生存;中部茎叶卵形、菱状卵形或匙形或近圆形,长2.5-6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楔形或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两面被稀疏的短硬毛,叶柄长2-4厘米,被白色短硬毛,有狭翼;上部的茎叶渐小,菱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1-2个锯齿,或线形而全缘。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顶端,直径6-8厘米,有长花序梗。总苞半球形,宽2-5厘米;总苞片3层,近等长,外层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匙形,叶质,长1-2.4厘米,宽2-4毫米,顶端钝,边缘有白色长睫毛,中层匙形,较短,质地较薄,染紫色,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半透明,顶端钝。

雌花1层,在圆艺栽培中可为多层,红色、淡红色、蓝色、黄色或淡蓝紫色,舌状长2.5-3.5厘米,宽2-7毫米,有长2-3毫米的短管部;两性花花冠黄色,檐部长4-7毫米,管部长1-1.5毫米。

生长习性:翠菊为浅根性植物,干燥季节注意水分供给。植株健壮,不择土壤,但具有喜肥性,在肥沃沙质土壤中生长较佳。喜阳光、喜湿润、不耐涝,高温高湿易受病虫危害。耐热力、耐寒力均较差。高型品种适应性较强,随处可栽,中矮型品种适应性较差,要精细管理。

养殖方法

1、浇水:翠菊生性喜欢湿润,害怕干燥,生长期间要充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是要把握好浇水的分量,土壤过湿,易发生病害。现蕾后适当控制浇水,以抑制主枝伸长。

2、土壤:翠菊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稍加管理即能生长,最好是富含腐殖质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

3、温度:翠菊不耐寒,需要比较高的温度,北方种植需要在冬天搬回室内。翠菊的生长适温为15~25℃,冬季温度不低于3℃。若0℃以下茎叶易受冻害。相反,夏季温度超过30℃,开花延迟或开花不良。

4、阳光:翠菊是长日照植物,对日照反应比较敏感,在每天15小时长日照条件下,保持植株矮生,开花可提早。若短日照处理,植株长高,开花椎迟。

5、虫害:翠菊比较容易染上叶斑病、萎黄病、锈病等病害,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清除,需要注意避免连作、水涝、密不通风和高温高湿环境;施肥时注意不要污染叶面;下雨时要防止泥浆溅起污染叶面、传播病菌。

6、施肥:翠菊喜肥,因此,栽种时要施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幼苗定植缓苗后即可开始追施稀薄液肥,以后每隔1个月左右施1次追肥,以促使株壮叶茂、花色鲜艳。

7、修剪:翠菊一般不需要摘心,但为了使主枝上的花序充分 表现出品种特征,应适当疏剪一部分侧枝。

四季养护管理

春季:春季,盆栽翠菊适合放置在东向、西向和南向的阳台上。春季可以播种翠菊,气温要稳定在15℃以上,由于气温合适,植株生长迅速。如果是移栽的翠菊,成活后应当适量进行追肥,促进幼苗的生长,有助于夏季安全度过。

不是刚刚种植或者移栽的翠菊,当室外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移至阳台外挂架上培养,当气温上升后,可追液肥1—2次,保持土壤的湿润和充足的光照。

夏季:夏季,盆栽翠菊适合放置在东向、北向的阳台上。夏季由于气温比较高,翠菊的生长态势逐渐变缓,环境比较干燥,需水量大,把盆栽放置在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可以吸收散射光。注意通风降温和水分的供应,气温过高时停止施肥,等到气温逐渐下降后,就可以转移到阳光直射的阳台培养了。

秋季:秋季,盆栽翠菊适合放置在东向、西向和南向的阳台上。秋末气温下降到5℃左右的时候要注意防寒,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加强水肥管理。如果管理得当,秋季还会再次开花。翠菊喜好肥料,但是不能过多,否则易使其窜高,使株型涣散,影响美观。秋末气温下降后老株停止开花,由于植株已老化,可将其抛弃。

冬季:冬季,盆栽翠菊适合放置在东向、南向的阳台上。翠菊不耐寒,所以最好把翠菊转移到室内养殖,阳台上的最低温度应该在3℃以上。保持土壤的湿润和充足的光照,此时应该停止施肥。如果冬季室内温度能保持在10℃以上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施肥,此时翠菊可以正常地生长,但是速度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