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尾草别名:梯牧草、兔尾草(台湾植物志),土狗尾,牛春花(广东宝安),猫尾射(海南)。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高者达150厘米。须根发达。茎直立,节间短,下部节多斜生。花、果期4-9月。

叶片扁平细长,光滑无毛,圆锥花序,小穗紧密,每个小穗仅有一花。颖圆具龙骨,边缘有茸毛,前端有短芒;外稃为颖长之半,顶端无芒;内稃狭薄,略短于外稃。种子细小,近圆形,易与颖分离。千粒重仅0.367克。

原产欧、亚的温带,欧美各国均有栽培,在原苏联被列为重要牧草。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都有种植,但面积较小。刈制干草,饲用价值极高。但未能广泛推广。1978年甘肃省草原工作队会同岷山种畜场和部分牧草专家对草场进行了全面普查,肯定了猫尾草是适宜栽培的优良牧草。随后组织力量,扩大栽培,繁殖推广。

猫尾草原产欧、亚的温带,欧美各国均有栽培,在原苏联被列为重要牧草。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都有种植,但面积较小。刈制干草,饲用价值极高。但未能广泛推广。

1978年甘肃省草原工作队会同岷山种畜场和部分牧草专家对草场进行了全面普查,肯定了猫尾草是适宜栽培的优良牧草。随后组织力量,扩大栽培,繁殖推广。药用全草:甘、微苦,平。清热,解毒,止血,消痈。用于咳嗽,肺痈,吐血,咯血,尿血,脱肛,阴挺,肿毒。

生长习性:猫尾草多生于干燥旷野坡地、路旁或灌丛中,海拔850米以下。喜冷凉湿润气候,抗寒性极强,在中国东北地区可安全越冬,在内蒙古及新疆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越冬率也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16~21℃。

对干旱和高温敏感,不适应西北地区的于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除外)和中国南方低海拔地区的夏季高温。猫尾草喜湿润,较耐水淹,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在黏土及壤土上生长最好,耐微酸性及微碱性土壤。猫尾草的生长年限较长,一般为6~7年,管理得好可达10~15年。

猫尾草的栽培技术:猫尾草于3-4月返青,7-8月开花,8-9月种子成熟。猫尾草为长寿命植物,一次种植可利用5-6年,管理条件好,可利用10-15年。第二年以后产草量增加,第五年后产草量下降。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子率。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颈部营养物质积累。

猫尾草播前要精细整地,有良好的土壤墒情,每亩施有机肥2000kg。在寒冷地区春播或夏季播种,也可雨季秋播。条播行距20~30cm,每亩播量约0.8-1.2kg,撒播每亩播种量2.0kg左右,播深0.5~1.2cm,播后适当镇压,苗期注意清除杂草。 

整地:猫尾草种子细小,出苗和保苗均较难,故要选土壤结构良好的地种植,并保证良好的整地质量。秋翻地,翻后及时耙地和镇压,达到地平土碎;来不及秋翻的地要早春翻,耕翻深度以不少于20厘米为宜。

夏翻地则应赶在雨季到来之前翻耕,以免多雨贻误播种。猫尾草也可在早熟作物之后耙茬播种。即前茬作物收获之后,随即用圆盘耙灭茬和松土,然后进行播种。

施肥:猫尾草一次种植多年利用,故必须充分施肥,土壤瘠薄的地更应多施肥。猫尾草对氮肥特别敏感,多施氮,适当搭配磷钾肥。以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厩肥2500-3000千克,翻地前施入。

酸性土壤种猫尾草除应增施有机肥外,尚需施一些石灰,每667平方米50-60千克,耕翻前均匀施入。猫尾草分蘖至拔节期需肥增多,抽穗至开花期需肥最多,开花以后需肥渐少,子粒成熟的中后期需肥最少。

根据土质和长势,按需分批、分期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施肥宜少施、勤施,以充分发挥肥效。追肥若和灌水结合进行,则效果更好。

选种播种:猫尾草种子中常混有秕粒和杂质,播前需清选,要求纯度达90%以上时才能播种。选好种子,拌入种肥。种肥的用量为每667平方米用种拌颗粒状复合肥5-6千克,这样不仅给幼苗生长提供养分,还使下种均匀、出苗好。

播种期:因地而异。长江以南各地可春播或秋播,通常以秋播为好,而华北、西北和东北南部也可秋播,但秋旱地区仍以春播为好。春播宜早不宜迟,要抢墒播种,以保证出苗。

播种方式:条播,行距15-30厘米,播深2-8厘米。播后镇压1-2次。猫尾草可与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等混播,以提高产量与品质,还可恢复土壤肥力。播种量:每667平方米播0.75-1.0千克。

田间管理:猫尾草出苗缓慢,幼苗细弱,不耐杂草。出苗后抓紧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经15-20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封行之前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在返青和刈割之后,都要中耕除草1次。当植株生长减慢,叶色变淡,要及时追肥和灌水,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氮肥10千克,磷肥7.5千克,钾肥5千克,以促进生长。

病害防治:猫尾草易遭黏虫、玉米螟等虫害,要及早发现,及时喷药防治。采种在猫尾草穗头变黄、子粒变硬时采种,割下穗头,晒干脱粒。一般每667平方米可收种子203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