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Rosa roxbunghii)为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缫丝花的果实,又名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别名刺菠萝、送春归、刺酸梨子、九头鸟、文先果,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是一种稀有的果实。

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以及灌木丛中,是贵州、鄂西山区、湘西、凉山、冕宁山区等地的天然野果,在贵州省和河南省开封市有大面积的人工种植。

刺梨的收获期不足30天。刺梨为野生小灌木,4~6月开粉红色、红色或深红色的花,夏花秋实。果实多为扁圆球形,横径一般为2~4厘米,8~9月果实成熟,黄色,有时带红晕。果肉脆,成熟后有浓芳香味。

果皮上密生小肉刺,俗称之为“刺梨”。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被称为“维C之王”。单宁500毫克至1000毫克;含酸1克左右;总糖量一般4克左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花单生或2~3朵,生于短枝顶端,花直径5~6厘米;花梗短;小苞片2~3枚,卵形,边缘有腺毛;萼片通常宽卵形,先端渐尖,有羽状裂片,内面密被绒毛,外面密被针刺;

花瓣重瓣至半重瓣,淡红色或粉红色,微香,倒卵形,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着生在花托底部;花柱离生,被毛,不外伸,短于雄蕊。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以及灌木丛中,是贵州、鄂西山区、湘西、凉山、冕宁山区等地的天然野果,在贵州省和河南省开封市有大面积的人工种植。

刺梨的繁殖方式:苗木繁殖分为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分春播和秋播。刺梨种子无明显的休眠期,秋季种子成熟后立即播种,其发芽率及出苗率可达90%以上。秋播,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后采种,立即播人苗床,10月中、下旬出苗。第二年3月移栽苗圃,年底可出圃。

但在冬季严寒地区需要覆盖塑料薄膜防冻。春播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4月上旬出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到苗圃。播种前一天将种子放入50~60℃的温水中浸种12~24小时,取出后洗净播种,可提早5天发芽,提高发芽率。

营养繁殖:刺梨的枝条易产生不定根,根易形成不定芽,可采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等繁殖育苗。

扦插繁殖:刺梨扦插,春、夏、秋均可进行(以秋插为例)。做床。选背风稍阴、土壤肥沃、有浇水条件的沙壤土做床,深翻,施底肥,耙干,做宽1米、长度不限的插床,浇足水后待扦插。剪插条。

从已经结果的优良母树上剪取已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剪成长10~15厘米的插条,下剪成马耳形,扦插深度为插条的2/3,株行距10厘米×25厘米,斜插于苗床上。

插完后在苗床上扣一方形塑料拱棚,并开通风口,上冻后及时将通风口封闭,待第二年春插穗萌芽时浇一次水,逐渐打开通风口,30天左右撤去薄膜,秋季即可成苗出圃。

压条繁殖:刺梨采用各种压条方法都易获得良好的效果,水平压条成苗率高,除所压枝条的先端数芽之外,压入土中的每一节都能发根生枝成苗,如为了保持一定的母株数量可用株丛外围枝水平压条,春季压条,秋季即可切离起苗,一母株可得20株左右的苗。

组织培养:1982年高相福等开始对刺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在当年培育出第一批刺梨组培苗。现将情况简介如下。选用优良单株上的茎尖进行培养。将采集来的茎尖,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去掉大叶片,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3~5分钟;

或用酒精浸泡半分钟再用漂白粉饱和上清液浸泡6~1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剪去药液接触过的伤口,保留茎尖0.5~1厘米,插入装在三角瓶内经高压灭菌的MS培养基上培养。在温度25±3℃、湿度60~80%、光照强度2000~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0±2小时的培养室条件下培养。

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是(每升含量):硝酸钾1250毫克,硫酸铵67毫克,硫酸镁125毫克,磷酸二氢钾75毫克,氯化钙44毫克,硫酸锌86毫克,硫酸锰22.3毫克,硼酸6.2毫克,氯化钾0.83毫克,氧化钼酸钠0.25毫克。

硫酸铜0.025毫克,氯化钴0.025毫克,硫酸铁13.9毫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8.65毫克,盐酸硫胺素10毫克,盐酸吡哆素1毫克,烟酸1毫克,肌醇25毫克,另加适量的萘乙酸或吲哚乙酸,将pH调至5.8,用0.9%的琼脂固化,装入1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培养液35毫升左右,用0.8千克/平方厘米高压灭菌20分钟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