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脊兰是兰花科植物,虾脊兰属有约150种,都属于兰科。虾脊兰原产于亚洲和南非,有个别品种产于中美洲等地。我国约有40种虾脊兰,都生长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虾脊兰是一种观赏植物,被人们广泛栽培,比起很多难养的兰花来,虾脊兰算是容易生长的一种。

虾脊兰茎不明显,叶近基生,通常3片,倒披针状狭长椭圆形,长15—20厘米,宽约3—6厘米,锐尖或钝而有短尖:有柄,基部抱茎。虾脊兰为“美丽的花”,虾脊兰的花极有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虾脊兰为兰科虾脊兰属植物,此属植物有100多种。由于虾脊兰与卡特兰、石斛兰等洋兰相比显得过于素雅,而与春兰、蕙兰等国兰相比又显得过于突兀,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没得到重视。

不过虽然虾脊兰单个的花朵很小巧,也没有艳丽的色彩,但是小花形态不俗貌似小虾,整个花序叠加在一起别有一番趣味,欣赏价值并不低。虾脊兰花期5月,单一个体小花有外翻的唇瓣,在造型上像小虾的尾巴,虾脊兰由此得名。

虾脊兰花葶从初生叶的叶丛中抽出,长30-50厘米;总状花序疏生数朵至10余朵花;花序轴和子房被短柔毛;花苞片膜质,披针形,比花梗(连子房)短;花开展,花被片长约1.3厘米,紫红色;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锐尖或细尖;

花瓣比萼片小,倒卵状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唇瓣与萼片等长,玖瑰色或白色,3深裂,侧裂片斧状,稍向内弯,全缘,中裂片卵状楔形,顶端2浅裂,前部边缘多少具齿,上表面具3条褶片,距纤细,长6-10毫米,顶端弯曲。 分布于江苏、贵州;日本也有。生山坡林下阴湿处。

生长习性:虾脊兰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不耐干旱和高温,夏季宜凉爽,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泥炭苔藓土,在国兰生长地区一般都有分布。

依虾脊兰营养体的生物学特性,通常分成2个大组:一组为常绿种,其叶片常绿,球状的假鳞茎小;另一组为落叶种,其假鳞茎较大,或多或少有棱角,秋季落叶。

虾脊兰的栽培技术

盆栽要点:虾脊兰常在露地林下种植或盆栽,盆栽用透气、排水好的腐叶土加牛粪、碎砖块、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当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时,增施1—2次磷钾肥。冬季落叶后停止浇水。 

栽培要点:在一般的栽培技术上与国兰十分接近,喜气候温暖、高湿,不能让阳光直射,最好是七成荫处,以富含腐殖质而排水性良好的疏松土壤为宜;也可用一般园土加腐殖土混合,添加适量骨粉或蹄角屑作基肥。

室内栽培不宜常浇水。可在露地林下种植或盆栽。栽种深度一般在3~5cm,保证假鳞茎可以完全埋在土中。栽种时选当年生具嫩芽的假鳞茎块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将芽嘴相向处呈三角形错开,平摆于盆中。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当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时,增施1~2次磷、钾肥。

冬季落叶后停止浇水。生长季节须保持盆土湿润,但3~5月开花期间需略干燥;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旱及时浇水。7~9月早晚各浇1次水。虾脊兰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时排除多余的积水。

避免腐根。5~8月,可每隔半月施薄肥1次,浓度不超过0.5%;花后进行换盆,每2~3年换盆1次,冬季最低温度宜维持在0℃以上,并控制盆土以湿润为度。

与常见的国兰相比,几乎所有栽培的虾脊兰都喜欢较强的光线。在北方地区,春夏秋三季可以放在疏林下或遮光50%左右的荫棚下栽培。在长江流域可以栽种在疏林下或林缘及庭园树下。常绿种类的虾脊兰与落叶种相比,需要稍荫蔽的环境,但冬季温室内栽培也可以不遮阴。

虾脊兰的繁殖方式:虾脊兰常用分株繁殖,每年5月花后,将假鳞茎从盆中取出、剪掉老根和残枝、分成单个,贮藏在干燥、冷凉处,待新芽长到5厘米时种植。 

块茎分生繁殖:选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的块茎作种栽。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则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

贮藏方法:虾脊兰块茎挖回后置通风干燥处晾数日。然后将1份种茎与2~3倍的清洁稍干的细河沙混合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屋内一角。少数种茎可与细沙混合后装入木箱内贮藏。箱顶不要加盖,注意经常检查,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块茎分生方法:长江以南地区多于9~10月秋栽,北方地区宜于3~4月春栽。

秋季栽培:一般是作为宿根花卉使用,在长江以南地区比较适合。选当年生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然后按行距33cm、株距23~25cm,挖深10~13cm的穴。

耧平穴底,每穴栽入种茎3块。栽时,将芽嘴相向处呈三角形错开,平摆于穴底。栽后,覆细肥土或火土灰,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盖土,与畦面平齐。

春季栽培:多用于盆栽和温度比较低、无法露地越冬的地区使用。每年5月花后,将假鳞茎从盆中取出。剪掉老根和残枝,分成单块,贮藏在干燥、冷凉处,待新芽长到5cm时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