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案红株型高,直立,枝粗硬。花皇冠型,深紫红色。属于高度特异化的花型,花外瓣大而平展,花内雄蕊全部瓣化,形成多层次的大型花朵,是牡丹中的奇品。

形态特征:首案红皇冠型,花蕾扁圆形;花深紫红色。外瓣2~3轮,形大。质地硬圆整平展;内瓣紧密而褶叠;雌蕊瓣化成绿色彩瓣或退化变小。花梗粗硬,花朵直上。中花品种,偏晚。株型高,直立。

枝粗硬,一年生枝长,暗紫色,节间较长;鳞芽大,圆锥形。大型圆叶,肥大而厚,总叶柄长约14cm,粗壮,斜伸;小叶阔卵形,缺刻少,端较钝,叶面粗糙,深绿色。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萌蘖枝少。为“三倍体”品种,根系深紫红色,是牡丹中少有的奇品。

生长习性:首案红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

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

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首案红花语: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有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首案红的文化背景:荣誉,首案红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铜奖,传统名品。 名字来源 牡丹仙子绘本品时不慎将紫红色彩墨滴到了初稿上牡丹的根部。她笑笑说,那就变成紫根牡丹吧。

后来洛阳花工王首案得到了画稿,精心培育。不久,王家这种开紫红色花、长紫根的牡丹就被人们争相嫁接,一时成了名品,人们称此花为“首案红”,因其根为紫色,又称“紫根牡丹”。 

神话故事 在洛阳牡丹园中,有个叫“紫根牡丹”的品种。这种牡丹花从初开到盛开时,呈深紫红色,凋零时,花儿又变成了浅红色。说起它的来历,洛阳还流传着一段优美的神话传说呢! 据说在天上的仙宫中,住着一位叫牡丹仙子的花神。

她聪明美丽,勤劳善良,培植了姹紫嫣红的千花万卉,把仙宫打扮成了花的世界。后来,牡丹仙子听说人间没有牡丹花,便打算把这种花送到人间来。 牡丹仙子来到凡间以后,找了好多地方都不如意。

最后,牡丹仙子来到了洛阳。这个地方真是太美啦!龙门、北邙两座大山,树木葱茏,蓊郁苍翠。山上莺歌燕语,婉转动听,伊、洛、廛、涧四条河流蜿蜒其间,就像是银蛇飞舞。这里山川灵秀,地脉丰腴,气候相宜,种牡丹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牡丹仙子就在洛阳邙山的翠云峰住下了。 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月明如水,秋风送爽。牡丹仙子便借着月光,开始造牡丹,她把各种花描在画幅上,然后再精心修改。她画呀,画呀,画到了黎明时分,已经画了九十九幅啦!

这些牡丹花,绰约多姿,各彩各异,一朵比一朵绚丽,她仔细观赏这些牡丹花,总觉得还缺少一种新颖的品种,所以,就又描了一幅牡丹花的草图。在着色的时候,她犯愁了,想了好大一阵儿,也没想出来称心的颜色。牡丹仙子太累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啦!

在睡梦中,她梦见自己画了一株很新奇的牡丹花,花朵红里透紫,紫中透红,色泽艳丽多变,十分逗人喜爱,牡丹仙子一高兴,便醒了过来。她急忙起身寻找那幅牡丹花的草图。谁知,她的手脖猛地一抬,画笔上一滴紫红色的颜料,正好油在那幅刚画好的牡丹花的根上。

那滴颜料顺着牡丹根迅速地渗到枝干上、花朵上。根皮和花朵忽而变成深紫色,忽而又变成浅紫色,煞是好看。牡丹仙子笑了,这种花色,不正和梦中见到的色彩一样吗?天大亮了,她忙将自己的汗水洒在这一百张画幅上。

于是,画幅上的牡丹花就摆动枝叶,吐露芳香,纷纷成活了。但是,不一会儿,它们又突然凋零,结下了饱满的花籽。牡丹仙子取下了这些花籽,撒进了邙山的沃土之中,山上很快地就绽开了一百种花色各异的牡丹花。

那第一百株牡丹花,就是后来居上的上品牡丹,也就是现在洛阳的“紫根牡丹”。 因为八月十五这天,牡丹仙子在洛阳画过牡丹,种过牡丹,所以洛阳人就把八月十五定为牡丹的生日。

植物文化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

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

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诗画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

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

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

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